中国欲借海外资金推动ETF市场发展

中国已为国际投资者向该国股市投入现金打开另一个通道,希望能够促进国内起步时间不长的交易所交易基金行业。

中国欲借海外资金推动ETF市场发展

Rebecca Feng /

Michelle Chan

2022年7月19日10:05 CST 更新

Original Post>

中国已为国际投资者向该国股市投入现金打开另一个通道,希望能够促进国内起步时间不长的交易所交易基金(ETF)行业。

本月早些时候,香港和中国内地的证券监管机构批准将数十只ETF纳入内地与香港股票市场交易互联互通机制。这些基金大多在上海或深圳上市,包括名为“创新药ETF”和 “芯片ETF ”在内的产品,以及追踪沪深300大型股指数和其他大盘基准指数的基金。

根据中国内地和香港交易所提供的数据,在上述ETF纳入互联互通机制后的第一周,交投温和,但过去一周的交易额猛增三倍多,达到3.14亿美元。最近的绝大部分交易涉及在香港上市的ETF,这些基金持有在香港上市的股票。

高盛(Goldman Sachs)的研究分析师预测,在未来十年,如果有更多ETF产品被纳入这一互联互通机制,可能推动高达1,300亿美元资金流入在中国内地上市的ETF,此外还将推动500亿美元资金流入在香港上市的ETF。目前被纳入这一互联互通机制的约有83只在中国内地上市的ETF和四只在香港上市ETF,这些ETF管理的总资产约为1,200亿美元。

中国内地约有700只ETF,总资产规模约为2,150亿美元。这些EFT中的大多数是持有境内上市公司股票的被动管理型基金。截至5月底,香港约有130只ETF,资产规模总计540亿美元。

相比之下,美国ETF市场规模达到7.14万亿美元,其中一些最大的共同基金是追踪标普500指数或罗素3000指数等主要基准股指的低成本基金。虽然近年来被动型投资在中国有所增长,但大多数投资者仍然喜欢买卖个股或购买主动管理型公募基金。

资产管理公司寄望ETF互联互通能帮助改变这种状况。海外投资者现在有更多的中国境内投资品种可供选择,而中国国内投资者可以更容易涉足那些持有阿里巴巴(Alibaba Group Holding Limited, 9988.HK)和百度(Baidu Inc, 9888.HK)等在港上市科技巨头股票的基金。

华夏基金管理有限公司(China Asset Management Co.)数量投资部总监荣膺说,通过投资中国ETF,投资者无需对个股进行全面研究就能获得对特定行业的投资机会。她补充说,一些外国投资者对中国国内股票的研究能力有限。

华夏基金通过该互联互通机制提供10只ETF。该公司专注于中国食品和饮料、新能源汽车和半导体行业的基金已经有更多资金流入。荣膺说,还有更多的境外投资者对一只以碳中和为主题的基金感兴趣。

由于阿里巴巴和京东集团股份有限公司(JD.com, Inc., 9618.HK, JD)等中国互联网公司的股票没有加入该互联互通机制,因此中国投资者无法直接购买这些公司的股票,而ETF被纳入该机制为这些投资者提供了一条买入渠道。他们可以通过购买追踪香港恒生科技指数的香港上市ETF,拥有对这些公司的敞口。

南方东英资产管理有限公司(CSOP Asset Management)的副首席执行官和弦(Melody He)表示,ETF互联互通启动后的第一周,从中国大陆流向香港的资金约有85%进入了她的公司所管理的恒生科技ETF。她说,预计会有更多的投资者热衷于投资ETF,投资ETF很方便,而且ETF不是通过银行和理财顾问等传统渠道进行分销。

和弦还表示,这种产品一旦增长起来,那么增长速度将是指数级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流入ETF的资金不断增加,在香港上市的中国科技公司将会受益。

瑞银集团中国全球市场负责人房东明(Tommie Fang)称,中国的投资者群体活跃程度和流动性可能是第二高的,仅次于美国,所以如果内地投资者群体能更容易接触香港股市,会是个加分项。房东明还称,这可能也会反过来提升香港作为上市地点的吸引力。

资产管理公司Rayliant Global Advisors首席投资官Jason Hsu称,他的公司计划在香港推出更多符合条件的ETF,以吸引内地投资。Hsu还表示:“中国内地有大量的财富在寻找一些全球多样化的投资。内地的资产管理机构无法满足对这些全球资产的需求。”

在最初的内地与香港股票市场交易互联互通机制推出近八年后,ETF才加入该互联互通机制。根据最初的机制,香港和内地投资者可在对方市场交易规定范围内的股票。根据数据提供商万得(Wind)的数据,到目前为止,该互联互通机制的北向资金净流入达到2,500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