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经济疫情后“碾压”东北亚的一个原因:移民

当初在疫情期间表现相对较好的一些亚洲经济体维系艰难,中国尤为如此,日本和台湾等发达经济体也未能幸免。

随着后疫情时代的世界经济秩序逐渐成形,美国已经成为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赢家。当初在疫情期间表现相对较好的一些亚洲经济体维系艰难,中国尤为如此,日本和台湾等发达经济体也未能幸免。

疫情时代的出口繁荣告一段落和美国政府大力推出刺激举措都是原因所在。但美国还有一个杀手锏:疫情后大量移民的涌入。

尽管出生率日益下降,但移民补充了劳动力,从而帮助抑制了通胀上行压力,他们还会在未来多年间提振经济增长和公共财政状况。高盛(Goldman Sachs)最近估计,今年和去年高于趋势水平的移民浪潮将对2024年美国潜在经济增长率构成约0.3个百分点的助力,使其达到2.1%。与此同时,2023年底日本在推动经济扩张方面步履艰难。台湾经济去年仅增长1.3%。

移民人口在美国一直是一个棘手的政治议题,但在东北亚的一些富裕国家更是严重得多的问题。随着这些国家的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这种对待移民的态度差别正在产生越来越明显的后果。依靠年轻劳动者为退休人员福利提供资金支持的退休金制度维系难度将变大。人口的不断萎缩将使台湾和韩国等以出口为导向的经济体更加依赖多变的芯片价格周期。政府发债增加可能挤占私人投资的空间,或者妨碍防务等其他紧急优先事项。

台湾、日本和韩国认识到了这个问题,并开始采取措施加以解决。但由于人口已经开始急剧下降,再加上强大的政治派别反对变革,亚洲可能很难保持经济活力。

越来越多的研究不仅强调人口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联系,还特别强调了移民与经济增长之间的联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2020年的一项研究发现,对发达经济体而言,移民相对于总就业人数每增加1个百分点,往往会在五年后使经济总产出提高近1%。引人注目的是,该模型还发现,移民增加所带来的生产力提升通常也会提高本地员工的平均收入。一个可能的原因是,移民往往能为劳动力队伍带来不同的技能组合,从而助力整体经济更高效、更快速地增长。

自2019年以来,日本的人口已经下降近2%,台湾人口下降近1%。而根据美国经济分析局的数据,美国人口增长了约1.4%。其中半数以上是在外国出生的新居民。

长期看,这种变化可能产生巨大影响。2月份,无党派倾向的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估计,到2034年,美国经济规模将比没有当前移民潮的情况高出2%。根据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的计算,联邦预算赤字与GDP之比也将降低近1个百分点。

还有一些更直接的影响。美国经济软着陆很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外国劳工涌入,据美联储官员称,这些劳工帮助缓解了劳动力市场压力。软着陆指在失业率没有大幅上升的情况下降低通胀率。无论是好是坏,当经济过热时,美国管理松散的南部边境可以起到一种安全阀作用,能吸引低技能工人,降低工资-物价螺旋式上升和持续通胀的可能性。

亚洲的情况截然不同。日本边境管制严格,劳动力不断减少,政策灵活性较低。尽管日本上一季度勉强避免了经济衰退,私人消费实际上直接下降了0.3%,但日本央行本月还是决定17年来首次加息。主要原因在于,今年春季各工会谈判达成了一份令人惊讶的大幅涨薪协议,总涨幅约为5%。企业称劳动力短缺是一个主要原因。

老龄化的日本欢迎通胀,但不希望过高,因为这会进一步削减实际消费。如果没有更多工人,日本可能很难继续保持这种平衡。IMF 2019年的一份工作报告发现,日本维持充分就业和稳定通胀所需的“自然”利率很可能已是负值,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人口的不利影响。

如果真是这样,那么日本未来几个季度可能很难避免经济衰退。日本也难以对巨额公共债务采取任何措施,其公共债务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已达260%,位居全球各国前列。

日本、韩国和台湾等地尤其需要移民劳动力,因为这些地方出生率下降的速度比美国还要快。联合国的数据显示,到2021年,日本的总和生育率(每名妇女的活产儿女数量)已经下降到1.3。台湾为1.1,而韩国只有区区0.9。美国的总和生育率也远低于更替生育率水平(约为2),2021年为1.7,但持续的移民流入使美国劳动力数量不断增长。

日本和其他老龄化的亚洲社会也并非没有作为。去年,韩国宣布将为外国技术工人发放创纪录数量的签证——增加14倍,达到3万个。日本在2019年大幅增加了农业和护理等行业的低技能或半技能工人的就业机会。去年,日本还推出了一项新的技术熟练专业人员快速长期居留计划。今年2月,台湾与新德里签署了一份谅解备忘录,为从印度招募移民劳工铺平了道路。

但这些渐进式措施可能还远远不够,尤其是如果政府希望在其他优先事项方面有所作为的话,比如提高军费开支或提振内需,以及使台湾经济降低对芯片的依赖实现多元化发展。

时间不会静止,人也在不断移动。如果东北亚想要保持竞争力,实现快速增长,就必须接受这一现实,而不是视而不见。

Original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