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动车风行或可为电动汽车提供“资养”

纯电动汽车还是混合动力汽车?当购车者对这两种技术的优缺点争论不休时,汽车制造商却需要对两者都进行投资。

纯电动汽车还是混合动力汽车?当购车者对这两种技术的优缺点争论不休时,汽车制造商却需要对两者都进行投资。

以日本混合动力汽车领域的领头羊丰田汽车(Toyota)和本田汽车(Honda)为例。这两家公司在上周都公布了财年业绩报告,盈利表现优异。日圆疲软起到了一定作用:因为美国是日本汽车的最大市场,而这些车企在日本有大量的成本支出,因此成为日圆疲软的最大受益者。

混合动力技术的重新兴起也对盈利做出了贡献;丰田的油电混合动力汽车普锐斯(Prius)在20世纪90年代末开创了这项技术的先河。根据《凯利蓝皮书》(Kelley Blue Book)的最新数据,在美国市场,2月份混合动力汽车的销量同比增长62%,而纯电动汽车的销量则出现下降。只有规模小得多的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市场实现了更快的增长。欧洲的趋势与此类似。

最关键的是,与福特汽车(Ford)和通用汽车(General Motors)销售的纯电动汽车不同,混合动力汽车的利润很高。本田汽车在上周五表示,该公司的混合动力汽车在美国的利润率与普通汽车相同,但售价更高。

但丰田和本田并没有因为近期取得的成功而放松对纯电动汽车的研发,因为二者在这方面已经处于劣势。可以说,得益于在相对成熟的混合动力技术上获得的丰厚利润,这两家车企现在可以在替代技术研发上进行更多的投入。丰田表示,在截至2025年3月的当前财年里,将在纯电动汽车和软件等“增长领域”投入1.7万亿日圆(约合109亿美元),高于上个财年的1.2万亿日圆。本田则一直在对电动汽车供应链进行大手笔的投资,预计将在本周四发布策略更新报告时提供更多细节内容。

中国市场是个关键挑战。随着中国消费者接受电动汽车并越来越青睐本土品牌,大多数外国汽车制造商都在逐步丧失市场份额。日本汽车业面对的威胁虽不像德国汽车业那么直接,也没有那么严重,但仍会受到冲击。

在截至2024年3月份的12个月中,中国市场在丰田税前利润中的占比不到7%,约为上一财年的一半。丰田在上周的新闻发布会上承认,在推出更具吸引力的产品(尤其是大量配置软件的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之前,该公司在未来几年将面临一些困难。

此外,还需应对中国车企在海外市场带来的竞争。拜登政府周二提高了针对中国电动汽车的进口关税,欧洲也在考虑采取类似举措。这只会让新兴市场面临更大的风险。如今,东南亚是日本汽车的主要市场。中国汽车产能过剩意味着东南亚很快就会成为一处车企厮杀的战场。

毋庸置疑的一点是,丰田可调动自己的财务资源一战。由于上一财年年景良好,截至3月底,该公司坐拥净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250亿美元,不包括金融服务业务。随着对供应链进行强化,丰田现在预计,会迎来一个盈利能力没那么好的时期。但考虑到混合动力汽车热潮未熄且日圆仍极为疲软,给出这一展望可能只是因为该公司一贯谨慎稳健。

借由一个合作网络,丰田的生态系统还包括均为独立上市公司的斯巴鲁(Subaru)、铃木(Suzuki)和马自达(Mazda)。对于丰田网络之外的企业而言,尤其是本田、日产(Nissan)和三菱(Mitsubishi),要想打造软件丰富的电动汽车以重获中国消费者青睐,所需的投资令人望而生畏。三菱已于去年10月退出在中国的生产。本田上周五表示,今年研发支出将增加23%,至相当于76亿美元。

资源共享是一条显而易见的前行之路: 日产已经持有三菱的股份;而本田和日产曾在3月份表示,将探索未来技术方面的合作。但这两家公司上周发布业绩时,高管们口风含糊。之前日产与雷诺(Renault)、本田与通用汽车的合作都遭遇了失败,他们现在需要确保相关商谈有实质性进展,而非停留于温情的话语。

驻伦敦的日本汽车行业分析师Julie Boote说:“我认为它们恐难作为中型企业长期独立生存。”

在汽车领域,每掌握一项新技术都要付出高昂代价。恐怕也只有那些最大的市场参与者才负担得起。

Original Post>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