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解全球芯片之战

各国政府和全球企业都在争夺半导体行业的主导权。预计到本十年末,全球半导体行业营收将超过1万亿美元。

大量涌入半导体行业的资金将为这一领域注入新的活力,并在这个过程中重塑行业格局。

半导体已成为从汽车到电子产品再到人工智能(AI)等一系列产业发展的关键组件,各国政府都在大力促进芯片生产的本土化,同时全球企业也在为参与这场盛宴展开竞争。根据芯片行业咨询公司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rategies的预测,到这个十年末,全球半导体收入有望突破1万亿美元。

各国加强本土产能可能使高度集中化的半导体供应链多样化,目前一些区域在供应链的某些环节上具有优势,但在另一些环节上处于劣势。例如,美国公司在芯片设计的许多领域处于领先地位,而台湾、韩国和中国大陆的公司则主导着下游生产和组装环节。

这种集中化使半导体供应链很容易受到自然灾害、战争、大流行病或贸易纷争的干扰。国家安全也是打造本土供应链的一个推动力;例如,在芯片、零部件和材料上对中国的依赖引发了美国议员的关切。

为解决这一问题,美国政府正通过规模530亿美元的《芯片法案》向芯片制造商投入大量资金。但这场芯片竞赛中的其他国家也有自己的扶持计划。

仅在上个月,韩国就公布了价值190亿美元的芯片产业扶持计划,中国也通过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三期筹资约480亿美元,这也是迄今为止中国规模最大的一期半导体产业投资基金 。另外日本和欧盟也公布了大规模的政府支持计划。

在芯片法案下,英特尔(Intel)、台积电(Taiw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三星电子(Samsung Electronics)和美光科技(Micron Technology)都获得资助。但在芯片大潮中,没有哪家公司能像英伟达(Nvidia)一样一飞冲天。这家AI芯片设计公司上季度营收和利润均创下纪录高位,市值逼近3万亿美元。

随着这些资金得到分配并投入使用,未来几年芯片行业格局可能会大不一样。波士顿咨询(Boston Consulting Group)受半导体产业协会(Semiconductor Industry Association)委托进行的一项研究显示,到2032年,美国在全球芯片产能中的份额预计将从2022年的10%增至14%。该研究显示,如果没有芯片法案,到2032年美国的芯片产能份额将为8%。

根据这项研究,在下一个十年,韩国的产能份额也将略有增长,而日本、台湾和中国大陆的份额将有所下降。

芯片产能之争并非简单的零和游戏。根据波士顿咨询和半导体产业协会的这份报告,在下一个十年,日本、台湾、韩国、中国大陆和美国的产能将分别增加至少80%。

Original Post>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