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巨额股票回购是否预示美股见顶?

上市公司巨额股票回购是否预示美股见顶?对于美国上市公司现已超过派息总额的股票回购而言,最正当合理的批评是,高管们推出股票回购计划的时机出奇的精准。

上市公司巨额股票回购是否预示美股见顶?

一万亿美元!

一些美国政界人士称,股票回购就是在让执掌企业的邪恶阔佬中饱私囊的同时,剥夺美国公司的资本,剥夺美国工人的工资。

这种批评基本上可以说是不恰当的,因为在过去几十年里,美国上市公司实际上向所有股东返还了比例基本相同的利润。股票回购只是一种较新颖的利润返还方式,针对性也更强。如果采更稳定的派息方式,绝不会遭到这样的诟病。派息是退休人员获取投资收益的主要方式,但从财务上而言,其效果与股票回购非常相似。如果要解决不平等问题,提高企业所得税或者上调最低工资标准的效果都要好得多。

Last update on 2024-04-19 / Affiliate links / Images from Amazon Product Advertising API

Last update on 2024-04-19 / Affiliate links / Images from Amazon Product Advertising API

根据高盛(Goldman Sachs)的数据,标普500指数成分股公司今年的股票回购合计规模将超过1万亿美元,由于今年是美国的选举年,这一事实可能会让言辞变得更加激烈,但与可能的政治干预相比,投资者面临一个更大的问题:高度活跃的股票回购预示着市场可能见顶。

对股票回购最正当合理的批评是,企业高管能够极为精准的把握市场时机。以美元计算,美国上市公司的股票回购合计金额现在已经超过派息总额。策略师Ed Yardeni注意到,上市公司股票回购与利润和基于股票的高管薪酬之间的关系最为紧密,后两者目前都接近历史最高水平。董事会倾向于在公司业绩对自己有利的时候增加股票回购规模,而这也是这些公司的股价反映这种乐观情绪影响的时候。不但某些特定公司的情况是这样,整个市场的情况也是如此。

以去年为例,标普500指数的股票回购规模再创历史新高。根据标普道琼斯指数公司(S&P Dow Jones Indices)高级指数分析师Howard Silverblatt的数据,2021年第三季度和第四季度的股票回购规模同比分别增加131%和107%,是市场自全球金融危机反弹以来增幅最大的两次。

此前的回购金额多年高点出现在2007年第三季度和2000年第一季度,同比增幅分别为57%和43%。美国股市在这两个季度期间都创出历史新高,并开始跌入熊市。

Last update on 2024-04-19 / Affiliate links / Images from Amazon Product Advertising API

Last update on 2024-04-19 / Affiliate links / Images from Amazon Product Advertising API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股票回购活动在2020年第二季度和2009年第二季度出现大幅回落,同比分别减少46%和73%。美国股市在这两个季度都见到了熊市的底部。

股票回购的大幅增加并不一定是市场见顶的信号,股票回购的大幅减少也并一定不意味着买入机会。但上市公司对市场时机把握不当的另一个后果是,在股市上涨的行情中,包括回购和派息在内的对投资者的回报率会出现相对下降的情况。

例如,虽然2021年通过股息和股票回购支付的现金总回报比2018年增加10%,达到近1.4万亿美元,但这两项的合计回报率(占标普500指数成分股总市值的百分比)从2018年的6%以上大幅下降至3.5%以下。若以投资者回报中更持久的股息计算,2021年的股息收益率仅为1.27%,创科技股泡沫见顶以来的最低水平。

此外,推出大额股票回购的公司像是一份近期赢家的名单,而不是未来的赢家。2021年,苹果公司(Apple, AAPL)以883亿美元的巨额股票回购金额高居回购金额排行榜榜首,Facebook的所有者Meta Platforms (FB)以501亿美元的回购金额位居第二。10年前,股票回购金额居前的公司包括埃克森美孚(Exxon Mobil Corp., XOM)、美国电话电报公司(AT&T Inc., T)、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 (IBM, 简称IBM)、甲骨文公司(Oracle Co., ORCL)、通用电气公司(General Electric Co., GE)、沃尔玛(Walmart Inc., WMT)和菲力浦莫里斯国际集团公司(Philip Morris International Inc., PM)。

当投资者从巨额股票回购中获益时,他们无需感到受之有愧,但或许他们应该有一点焦虑。